

早年间,农村中祭祀神灵祖先、娶妻嫁女、生子办寿,都要找手巧的妇女蒸几桌面花。一是图个喜庆吉祥,二是展示家族的富裕。今天尹大嫂蒸的面花,是为了于家村即将举办的小祭做准备。今天的面花主要是猪羊等动物造型,于家村称为猪羊供。六桌共要蒸36斤面,尹大嫂一个人忙不过来,还请来了她的侄媳妇帮忙。


五百多年来,于家村制定出村规民约管理村庄,村民们也遵规守约,按祖先的遗训约束日常的行为。每当进入冬季,尹大嫂就开始忙活起来,她十几岁就学会了一手绝活儿——蒸面花。小麦是中国北方主要种植的谷物,用小麦磨出的面粉细腻筋道。手巧的妇女用它捏出动物和花卉造型。在北方单调的冬季,蒸出绚丽的五彩天地。

每桌面供使用的面团要大小均匀,尹大嫂都要亲自称一称,记下每桌使用的面粉重量。蒸面供的面粉是尹大嫂提供的,祭祀之后由她上报斤数,村里再调拨补偿。几十年了,尹大嫂每年蒸面时,都详细记账,没出过差错。用她的话说就是,做人要清清白白守规矩,贪便宜的事儿,一两一钱也不行。

清清白白做人,这出自于家村的祖先于谦。当年于谦在朝廷为官时,严己奉公,清廉自守。为自己定下规矩,不收下属送礼。甚至连蘑菇、手帕等不值钱的土特产也不接受。他还写下了《石灰吟》以诗明志,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,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。

于谦平反昭雪后,将尸骨运回家乡安葬。朝廷为了表彰于谦的清正廉洁,还建祠封表,广昭天下。明万历九年,于有道的后人于喜春为展现于谦的清白人生,告诫村民秉承祖训,决定立一项规矩。全体族人做人要像祖宗一样,清清白白,堂堂正正。为此,他在于家村的村口修建了一个九层石阁,以铭记这项村规。

于喜春是远近闻名的石匠,参加过修建娘子关的关楼,有丰富的建阁经验。于喜春用了16年的时间,用巨石修完了第二层。这些巨石大的有二三吨重,小的也有上百斤。就在建成第二层悬挂石匾时,于喜春不幸被石头砸伤,不久因伤口感染去世。后来的第三层是于家村民为完成于喜春的遗愿,举村合力建成的。
在清凉阁建成的时候,于家村的家族长带领族人对阁明誓,于氏后人牢记祖先教诲,遵规守约,敬祖崇德。清凉阁成为于家村的标志,一到村口,这座象征着于谦清白做人、遵规守法的高大阁楼扑面而来。它是于家村村民以歌为戒,遵规守约的最好见证。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